没有人能完全活成一座孤岛,看准了成事的关系

360女性网 166 0

直面内心的恐惧书图片_直面内心的恐惧_恐惧的内心

心理学家阿德勒说:“人生所有烦恼,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。”

上学时,有同学关系,师生关系;

成长中,有家庭关系,情感关系;

成家后,有夫妻关系,婆媳关系;

工作上,有向上关系,有同事关系;

......

人的一生仿佛都在认识关系、建立关系和维护关系。不能在关系中生存,就要在关系中抑郁。那些害怕面对各种关系的人,以“社恐”的名义把自己包裹起来,以为屏蔽各种关系,就可以得到舒适的生活。其实,不过是自欺欺人。

没有人能完全活成一座孤岛,每个人都需要别人(关系)。仔细想想,那些看起来很厉害的人,不过是把所有的关系归类以后,选择适合自己的关系来经营:

处理好成人的关系

看准了成事的关系

建立了成功的关系

要想成功,先理清这三种关系

01

成“人”的关系:

和情绪情感的关系

有人认为,人与人最大的区别,就是对自我情绪的控制。情绪是我们的影子,不管你是否喜欢它,它都会时刻伴随我们左右。合理的处理自己和情绪之间的关系,可以让自己更理性的对待各种意外。

有实验学家研究发现,在很多重大的冲击来临时,一些没有坚持到最后活下来的人,并不是死于突然而至的创伤,而是因为恐惧或绝望导致整个人的情绪崩溃。原来,成人和自己的关系,会大大的受到情绪情感的影响。

诗人狄更生把情绪比喻为“内心的暴徒”。他认为不会处理自己情绪的人,只能造成自我伤害。

理清自己的各种情绪情感关系,是成人必备技能。首先我们需要了解,诱发我们不同情绪的因素,比如,恐惧是一种本能情绪,之所以恐惧是因为我们对发生的事情,不熟悉,不了解。然后我们应该对恐惧情绪进行分析和判定,比如,这件事情,是我个人错误造成的不良后果,还是自然生发的大面积灾害。前者可以通过自身调整来消除恐惧情绪,后者则需要相信外界会有更大的力量来挽救。

有人说:我们不能期待别人随时体察我们的情绪,沉默换不来别人的帮助,如果我们需要帮助,就要用语言表达出来。成人的关系,很简单。你不说,我就不懂。当我们无法处理自己和情绪之间的关系时,还可以通过表达寻求他人的帮助,以便于及时解决我们的情绪困境。

直面内心的恐惧书图片_恐惧的内心_直面内心的恐惧

02

成“事”的关系:

和认知提升的关系

看过一句这样的话:“纵使被说坏话、被讨厌,也没什么好在意的,因为对方如何看你,那是对方的课题。”

成事的人,更在意自我感受。很多时候,快速解决问题的,不是能力,而是认知。

网友@有点小害怕分享了自己认知提升的经历:

他从小就很害怕考试,不管平常的成绩有多好,一到考试就会考砸,完全不能发挥出自己应该有的水评,后来同学们给他起个外号“烤地瓜”。

带着这样的标签,他步入了大学。

因为高考失利,他的分数不高,所以大学选择的专业并不是自己喜欢的。为了改变自己害怕面对考试的事实,他从大一开始就利用学校的支持开始创业,一次、两次、三次......失败了很多次以后,他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向,临近毕业,所有人都在投简历,他已经拿到了好几个入职通知。

他把自己从小到大的考试失败、创业失败,写成了不同版本的小册子,来回巡演。最终他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脱口秀演员,并且创立了自己的媒体公司。

有人问他为什么可以改变自己,他说,当你不那么在意别人的评价时,就会专注与内心的成长。当你不断尝试、不断总结自己问题的时候,就会提升自己的认知,打破魔咒和标签,做成自己的事情。

恐惧的内心_直面内心的恐惧书图片_直面内心的恐惧

03

成功的关系:

和动机行为的关系

心理学上有一个关于动机行为的经典案例:

一位老人在退休以后买了一座郊外的别墅养老。选择这里的原因就是因为远离人群,图的就是安静。结果有一群孩子,每天到别墅附近踢球,嘈杂的叫喊声,很是打扰老人休息。

他走出去和孩子们说,你们明天来踢球,我给你们付1美元。

第二天老人如约兑现了他的承诺。

第三天孩子们又来踢球,问老人是不是还有1美元拿,结果老人说今天之后0.5美元。

第四天孩子们找老人拿0.5美元,结果老人说今天没有钱付给你们。

后来,孩子们觉得无聊,便不来踢球了。老人成功的获得了他想要的安静环境。

在《生活心理学》系列丛书中有一个“认知策略”的概念。

当我们认识到一个问题需要解决时,有的人会把自己的动机直接转化为沟通行为,有的人会利用对方的动机来解决对方的行为。

本来孩子们踢球是源于自己的内在动机,比如热爱。但是随着老人对他们的奖励,踢球变成了他们的外在动机,为了获取额外的收入。等老人取消了奖励以后,孩子们失去了外在的动机,随之便取消了踢球的行为。老人的动机是希望孩子们离开,孩子们离开的动机是因为没有了奖励。学会分析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,很多问题可以巧妙处理。

无论我们做任何事情,都需要一定的动机,动机是促使我们思考、行动、复盘、改进的驱动力。

那些成功的人,都是以结果为导向的持续行动者。

特别推荐

如何理清自己和情绪、认知、动机之间的关系?

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王垒,经过多年的研究,结合我们不同的生活场景,分享了很多专业的建议在自己的新书《生活中的心理学》中。这套书共分4册,分别对应我们的成长认知、育儿心理、人生规划和沟通技巧。

直面内心的恐惧_直面内心的恐惧书图片_恐惧的内心

点击图片即可购买

《生活中的心理学:认知与理性》:你永远赚不到超越自己认知的钱,通过书中分享,我们可以获得10种提升注意力的方法、5种高效记忆法、可以持续提升我们的认知,不断拓展我们的理性边界,可以打造一个全新的自己。

《生活中的心理学:情绪与情感》:告诉我们在不同场景下如何应对自己的情绪。坏情绪不需要控制,只需要合理的发泄。没有了乱发脾气的愧疚感,人的心情也会好很多。作者带我们了解人类共有的7大情绪,获得应对痛苦的内在力量、绵延不绝的幸福感、驱赶焦虑和抑郁的方法,掌控自身情绪,从容应对周遭的一切。

《生活中的心理学:动机与行为》:作者用风趣的语言为我们分析了不同人的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,让我们一眼看透对方的实际想法。当我们懂得动机如何驱动行为,就会获得调节自我动机强弱的能力、终生自律与专注的习惯、脱瘾的方法、夯实心理资本的4大要素。当我们能为一切行为找到合理的解释,就再也不用害怕去直面问题了。

《生活中的心理学:性格与人际关系》:从生活场景出发,列举了如何找到个人性格与人际关系的舒适区。作者通过众多案例分享了性格没有好坏,给“社恐”和“社牛”一种不同的心理安全感。通过作者的分享,我们可以识别16种不同人格、了解不同性格者对不同职业的胜任力、应对人际冲突的原则、社交策略……发现自身性格优势,做出更优的人生规划,与身边人建立更融洽的关系。

点击图片即可购买

直面内心的恐惧书图片_恐惧的内心_直面内心的恐惧

文化名人纪念演讲

|||||||||||||

文化名家系列讲座
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
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
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(第十四期:牛年探春牛首山)|||||

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

|||||(2018)||||

标签: 情绪和情感 心理学

发布评论 0条评论)

  • Refresh code
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